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行省制 |
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 |
公历 |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
西汉元始二年 |
2年 |
2 507 188 |
东汉永和五年 |
140年 |
6 294 801 |
唐天宝元年 |
742年 |
10 579 726 |
宋崇宁年间 |
1102~1106年 |
14 580 885 |
明洪武二十六年 |
1393年 |
35 987 111 |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史载,北宋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南北路屡现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大者近百人,小亦不下数十人,所在剽掳,官司不能禁”,而“州县上下,递相蒙蔽,不以上闻,使朝廷无由知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北宋()
A.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 |
B.中央监察机构遭到破坏 |
C.中央政令在地方上执行不畅 |
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学者余英时认为:从政治史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轻率地断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儒家国家”。在此,他强调的是()
A.汉代儒法道相互影响相互争衡 |
B.汉代儒家明显具有法家化倾向 |
C.儒教在汉代未能占据主流地位 |
D.法家对汉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儒家 | B.墨家 | C.道家 | D.法家 |
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实际上
A.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
B.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 |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
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