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0°N上空俯视图,图示区域为夜半球的全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日期前后 ( )
|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B.10°S上昼夜等长 |
| C.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D.10°N上较10°S上正午太阳高度大 |
若图中P点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4:00,则( )
| A.图示时刻,全球1/2范围为新的一天 |
| B.流经0点附近海域的洋流季节变化明显了 |
| C.Q点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
| D.R、T两点经度数值之差为60° |
若图示日期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此时( )
| A.我国华北平原正值收小麦时期 |
|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
| C.巴西高原草木逐渐枯黄 |
| D.我国东北地区晴朗的夜晚可能出现霜冻 |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 )
| A.环境承载力 | B.环境人口容量 |
| C.人口合理容量 | D.地球环境容量 |
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 B.经济因素 |
| C.政治因素 | D.灾害因素 |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城市 | B.由城市到农村 |
| C.由城市到城市 | D.由农村到农村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A.资源 | B.科技水平 |
|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D.生活消费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