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
C.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
D.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是BaSO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
B.向煮沸的1mol/L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
C.可吸入颗粒(直径在10-7m以上)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
D.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氯分子的是
A.氯化钠溶液 | B.新制氯水 | C.漂白粉 | D.盐酸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利用ZrO2作为固体电解质(允许O2-通过)制造出了常温下的甲醇一空气燃料电池。当原电池中有0.5 mol甲醇消耗时,则负极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1.5mol |
B.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
C.已知常温下,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为a,则氢氧化镁悬浊液中C(OH-)=![]() |
D.将11.2g的Mg和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x气体。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0.2mol NO2和0.1mol N2O4 |
已知25℃时Mg(OH)2的Ksp为5.6×10-12mol3·L-3,MgF2的Ksp为7.4×10-11mol3·L-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Mg(OH)2固体在氨水中的Ksp比在NH4Cl溶液中的Ksp小 |
B.25℃时,向Mg(OH)2的澄清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c(Mg2+)减小 |
C.25℃时,Mg(OH)2的溶解能力大于MgF2的溶解能力 |
D.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0.1mol·L-1NaF溶液等体积混合,能生成MgF2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