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其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这不能反映出的是()
A.民族危机严重 | B.康有为力促变法 |
C.康有为急于求成 | D.变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富强 |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与春秋相比最大不同 ( )
A.为争夺土地与人口 | B.促使民族融合加强 |
C.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 | D.具有封建兼并、统一战争性质 |
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说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论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
A.古籍的记载 | B.屈原的作品 |
C.政府的声明 | D.学者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