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 B.三省制 | C.三司制 | D.行省制 |
“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 B.三省六部制 | C.科举制 | D.君主立宪制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C.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普遍推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
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的完成是在()
A.公元前21世纪左右 |
B.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
C.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 |
D.公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