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靠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科学家应用哪一种关键的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著名的“克隆绵羊”——多利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产生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内质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不能直接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B.体外受精的胚胎必须培养到桑椹胚才可移植到母体内
C.胚胎移植可移植到其他任一动物体内
D.同卵双生是由于1个卵子与2个精子完成了受精过程所致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