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乏;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
| A.罢黜百家的思想 | B.天人感应的思想 | C.君权神授的思想 | D.独尊儒术的思想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 B.心即理也 | C.发明本心 | D.致良知 |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该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A.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B.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 C.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 D.手工工场兴起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行省制 |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等小说都是写了普通人如何处处受着不可知的恶运的任意摆布而无法逃脱。在物质和金钱的支配下,人是那样的可怜,成为物的奴隶,人性被扭曲,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下列作品中与卡夫卡作品属同一风格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