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
|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
|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
|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
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有下列宣言:“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亚非会议 | B.中印外交会议 |
| C.日内瓦国际会议 |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朝鲜战争 (1950—1953)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
|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
明确反对美国 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
|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
|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
|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
|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