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8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6.4305元,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
材料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其政策简报中称,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全球贸易和经济失衡问题再次成为国际性话题,对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主张是没有道理的,国陈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吁,未考虑中国稳定对于地区和全球的重要意义。
(1)试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2)请分析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口。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探路。总体方案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十几个方面。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释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材料二:“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城“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无限制伸手。对此,某同学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简政放权,杜绝政府干预。
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依据(6分),并结合材料二对某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电网改造等政策。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议强调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国家财政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财政作用。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000~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2000年 |
2012年 |
增幅 |
|
国内生产总值 |
1.08万亿美元 |
8.26万亿美元 |
约7.7倍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253元 |
7917元 |
约3.5倍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
6280元 |
24565元 |
约3.9倍 |
材料二:2014年10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促进社会公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指出表中反映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2)结合表和材料二,说明应如何正确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塑造着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我们缺乏的是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随着出口商品的不断增加,我国成为少数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
(1)材料一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