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
|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据《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介绍,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材料折射出的商业理念是( )
①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顾客
②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③客人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细致
④要提高道德素质,公开进货渠道
|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下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仿自欧洲银器)。材料反映了( )
| 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全球贸易网络 |
| B.订制瓷器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 |
| 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
| 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
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
| A.穿着棉布的市民 | B.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士 |
| C.吟唱京剧的艺人 | 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
| C.明朝的朝贡贸易 |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