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
|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
|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
|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
1923年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指示:“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这表明当时
| A.孙中山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
| B.苏联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 C.苏联已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 D.苏联成为支持国民党的重要国际力量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是
| A.科举制的废除 | B.白话文的使用 |
| C.列宁装的普及 | D.《新青年》的出版 |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和工业 |
|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
|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
|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 B.指南针 |
| C.印刷术 | D.火药 |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