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 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
A.①②③ | B.①③③ | C.③①② | D.①①② |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其相应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09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 |
B.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从而被标记 |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 |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酶①能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
D.若该DNA分子中复制前有1 000个碱基对, 其中A 200个,则图示过程完成共需原料C 300个 |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 |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