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
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16-17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读图,回答14~15题。影响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
A.地形因素 | B.河流因素 | C.气候因素 | D.军事因素 |
天气系统甲过境台湾时,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震②洪涝③干旱④泥石流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12~13题。 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 C.陆地内循环 | D.海陆间水循环 |
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
A.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
C.调节干流的流量 | D.实施北水南调工![]() |
下图表示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提示:⑤表示外力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丁类岩石中不可能发现化石 |
B.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乙类岩石 |
C.丙类岩石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
D.②过程可以表示变质作用 |
2004年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 B.位于板块张裂带 |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 D.位于大洋海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