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为: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为冷,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为温暖,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热。
材料二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1.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2.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
材料三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三中世界适宜避寒区范围的一月平均气温范围。
(2)读图回答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北欧各国,如挪威、丹麦、芬兰、瑞典是高密度避寒产出地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读“南美洲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为 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 ,该气候的成因是 ,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 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 地区,原因是 。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 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至少4方面): 。
该图为北京时间10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C处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刻,A处是________时,D点是________时。
(3)D处日出是________时,B处日落是________时。
(4)D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5)这天是________节气;当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节气是________。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 、 、 。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 ;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 。
(4)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 。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 和 ,B地的地方时是 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 。
(6)图中A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该地阳光照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
C.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 D.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7)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双项选择)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且此半球是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的经度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4分)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
(6)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