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荷兰科学家测出人红细胞细胞膜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为人红胞表面积的2倍,从而得出( )
| A.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一层 | B.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 C.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 | D.细胞膜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
向一个密封的酵母菌发酵瓶中不断通入充足的氧气,突然停止氧气供应,则发酵瓶中CO2的产生速率、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变化分别是( )
| A.降低、降低 | B.降低、升高 | C.升高、升高 | D.升高、降低 |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气浓度为a时( )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 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
|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
| D.酵母菌停止发酵 |
如图所示为探究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图,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灰包,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种子。48 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
| A.a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 B.b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 C.a瓶温度上升,与b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 D.b瓶温度上升,与a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 A.甲、乙、丙 | B.甲和丙 | C.乙和丙 | D.甲、乙、丙、丁 |
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a~f所示的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
|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
|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
|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