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共15分)
(1)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2)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3)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4)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5)这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6)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7)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第4段中带点的“基本”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
、第5段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简洁、清楚、完整)
①
②
③
让我看着你
1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2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3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4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5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6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7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8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2分)
时间:某一天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结果:.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6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
.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飞行之王——蜻蜓
①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②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③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蜻蜓为什么被誉为“飞行之王”?请根据第②段内容择要回答。
.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蜻蜓的哪种“特技”表演?
.蜻蜓能做这么多“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类从蜻蜓的“翅痣”得到启示并运用到飞机设计的原理上,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
(二)浅层阅读:
羚羊木雕(节选,7分)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站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
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奶奶刚开始为什么“想说”又“没有说”?(请揣摩奶奶当时的心理作答。2分)
答:、后来,奶奶所说的“这样多不好”一句中的“这样”是指,奶奶认为“不好”的原因是。(3分)
、选文结尾写到孩子“推开妈妈的糖盒”,你认为她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2分)
答:。
(三)
①也许,一切的一切,盖源于那个绿色的梦。
②也许,只因为那个绿色的梦,才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
③把心灵的()托给森林,把美的()交给花朵,把爱的()送给草地,把生命的()献给果实。却把苦痛和寂寞,永远地留给自己。
④每天每天都在倔强地抗争,。一辈子都痛苦地扭曲着身体,探寻着点点沃土,吸吮着滴滴甘泉。于是,千年万年,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这宇宙的伟大奇迹;树木——树林——森林……
⑤或许,会有风暴,风暴只能摧折地上的茎干,却不能摧毁地下盘错虬曲的深根;或许,会有野火,野火可以焦大地,却,。而风暴和野火过后,漫山遍野将依旧奔涌出那神奇的绿!
⑥是的,。、能依次准确填入文中括号里的一组词是()
A.歌块温柔微笑荣耀 | B.纯真微笑温柔精华 |
C.温柔歌声荣耀微笑 | D.微笑精华![]() |
、填入第④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与岩石 与地壳 与自然与人富 | B.与贫瘠 与黑暗与干涸与洪涝 |
C.与冰冷 与坚硬 与深沉与浅薄 | D.与刀斧 与灾害与破坏与疾病 |
、根据上下文,填生第⑤段横钱处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能消灭根的顽强 | B.不能毁灭根的形象 |
C.不能烧掉根的绿色梦想 | D.不能破坏根的奋头方向 |
、从全文看,“绿色的梦”是指。()
A.为生命之不息而奋斗 | B.为创造伟大奇迹而奋斗 |
C.为战胜苦难和暴力而奋斗 | D.为向人类奉献而奋斗 |
、若要根据文意点题,第⑥段横线处应填入。()
A.只要根在,生活便有希望! | B.只要根在,生命之绿就将永存! |
C.只要根在,春色就会铺满人间! | D.只要根在,奋斗者便能永远不屈! |
(二)阅读《斑羚飞度》节选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
,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
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拔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拔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到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最后伤心崖止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找出文中与老斑羚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句子。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我”目睹老斑羚们从容走向死亡的心理感受。
、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镰刀头羊”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仍“迈着坚定的步伐”“
消失在一
片灿烂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