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已”:《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待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对此,从民族精神角度来看,不能体现的是( )
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④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
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 |
B.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C.文化传承: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
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①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
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时,就进入汽车社会。我国将可能从数量上进入汽车社会先进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