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 B.日地距离缩短 |
C.黄赤交角变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每天上午10:00~下午6:00)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召开。回答下列各题。会议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北京学生下午放学回家看会议现场直播 | B.赞比西河正值枯水期 |
C.黄山学生下午放学时看见太阳在西北方向 | D.海口正午人影朝南 |
哥本哈根气候温和,1~2月气温在0°C左右,7~8月平均气温16°C,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关于其气候类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大气环流 | B.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近 |
C.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和洋流 | D.极地气候—纬度位置 |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应有关 |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
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 |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下列各题。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 B.气温 | C.降水 | D.土壤 |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 | B.降水 | C.土壤 | D.社会经济因素 |
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A | B.农作物B | C.农作物C | D.农作物B和C |
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
B.②—经济全球化 |
C.②—城乡经济差异 |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A.甲时期 |
B.乙时期 |
C.丙时期 |
D.丁时期 |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属于图A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 B.商品率高 |
C.科技水平高 | D.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
在图B中的①、②、③、④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和饲料作物,下列安排合理的是:
A.①大棚蔬菜②有机茶③饲料作物④花卉 |
B.①有机茶②花卉③大棚蔬菜④饲料作物 |
C.①饲料作物②大棚蔬菜③有机茶④花卉 |
D.①花卉②饲料作物③有机茶④大棚蔬菜 |
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B.交通的发展 |
C.科技水平的提高 | 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