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博客开户数已经达到3500万。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
|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
|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
2008年俄罗斯在中国举办“文化节”,2009年中国在俄罗斯举办“文化节”。从文化角度看,中俄互办“文化节”,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造就了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天游”是西北民歌中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
| B.南方民歌歌词比较含蓄,善用比兴,旋律多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
| C.“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唢呐和扬琴 |
| D.“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体裁 |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们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
|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
|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
|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
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