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
以下为两区域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海洋,非阴影部分表示陆地。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 B.由西南向东北 |
C.由东北向西南 | D.由东向西 |
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
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
甲、乙两地沿岸洋流流向大致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澳大利亚多数居民身穿羽绒服欢度圣诞节 |
B.尼罗河中上游正值汛期 |
C.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
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2011年第九号台风“梅花”8月6日17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8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约280公里。但“梅花”与上海擦肩而过,网友调侃“梅超风”变成了“梅干菜”。8月6日夜晚受台风影响,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A.偏东风 | B.东南风 |
C.偏北风 | D.西北风 |
从图中数据可知,8月6日至8日台风梅花的发展情况是
A.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
B.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大 |
C.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
D.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大 |
监测台风动向,一般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 B.GPS | C.RS | D.GPRS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如图);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 B.透过小石块的多 |
C.两者一样多 | D.没法比较 |
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 B.植被的生态作用 |
C.温室效应 |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
2011年6、7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
C.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雨岛效应 |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体现本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附程度。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已经超越发达国家 |
B.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制造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 |
C.相比日本,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附加值商品的比例依然过低 |
D.由于国家贸易形势的变化,日本不再发展“加工贸易型”的工业了 |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有关的地理因素是
A.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 |
B.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已经超越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
C.就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而言,我国已经超越日本 |
D.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受“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 |
读40°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7-9题。丙地区地貌的典型特点是
A.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 B.岩层易受溶蚀,有落水洞等 |
C.峡谷耸立,水流湍急 | D.风化痕迹显著,有风蚀城墙等 |
图中的向右和向左的风,在各自盛行的时候,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 B.北风和东南风 |
C.偏北风和东南风 | D.内陆风和海洋风 |
地形单元丁在太行山以东,其北界和南界分别是
A.阴山和淮河 | B.阴山和秦岭 |
C.燕山和大别山 | D.燕山和淮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