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②地势平坦,河湖密布
③肥沃的水稻土 ④人口稠密,劳力充足 ⑤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 |
下面为我国东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据图判断3题。M点的值可能是
A.0.4 | B.0.8 | C.1.2 | D.1.6 |
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植被 |
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的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海拔高于同纬度区 |
B.N地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
C.N地热量大于同纬度地区 |
D.N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
下图是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读图回答3题。我国缺失P区的原因是
A,热带范围太小 B.没有热带 C.季风环流影响 D.地形阻挡关于我国F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冬小麦返青 | B.秋季梅雨棉棉 |
C.夏季沙尘暴肆虐 | D.冬季滑坡频发 |
下列有关我国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区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
B.F和K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
C.D区在我国基本没有分布 |
D.E区河流冰川融水比重大 |
读我国“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题。右图中a、b、c三根折线依次表示
A.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 |
B.人口总量、人均粮食、人均耕地 |
C.人均耕地、人口总量、人均粮食 |
D.人均粮食、人口总量、人均耕地 |
与1953年比,2015年我国单位面积的产量的变化特点是
A.是1953年的2倍多 |
B.比1953年增加了约2倍 |
C.是1953年的4倍多 |
D.比1953年减少了约4倍 |
单位面积的产量呈现上述这样变化,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农业生产技术 | B.人口数量 | C.耕地面积 | D.自然因素 |
甲、乙两图为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2题。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海南岛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 |
B.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
C.该地气温年际变化小,终年高温 |
D.甲、乙两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
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回答2题。 图中反映出中国
A.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
B.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
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
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
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