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不来梅和汉堡”等邦()
A.拥有独立海军舰队 | B.可以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 |
C.享有一些自治权 | D.有权任命联邦议会的主席 |
欧洲部分哲学家特别强调学习“修辞学”。所谓“修辞学”就是“不知道对与错、高尚与卑劣、正义与非正义,却发明了一种就这些事情说服听众的技艺,因此,尽管他对这些事情无知,却能在无知者中间显得比专家们更有知识”。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苏格拉底 | B.普罗泰格拉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
C.国民党军队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