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甘肃视窗评价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现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 )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洪仁玕 | D.康有为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A.分封制 | B.封建制度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②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③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④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