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2)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③→④→⑤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4)①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将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名称填在表中。(4分)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
乙 |
(2)说明近年来甲图中A、B区域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4分)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是什么?(4分)
(4)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区位优势?(4分)
(5)到2012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九连增”,你认为下列符合粮食增产方式的途径有(多项选择题)
A. 大幅度扩大耕地面积
B. 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C.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湖还田
D.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E. 大范围改造湿地,排干沼泽,变湿地为耕地
F. 培育良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
G. 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中的C02浓度增加后,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造成了大气环流紊乱、冰川和冰山融化、海于面上升等三个间接途径,对生物圈及农业生产产生各种影响。……”
(1)大气中的C02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选择填空)
A.大量使用煤和石油 B.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C.森林大量被砍伐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2)文中提到的“大气环流紊乱”,造成的后果是 (选择填空)
A.季风范围扩大 B.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C.耕地面积扩大 D.全球森林面积增加
(3)“大气环流紊乱”造成的后果,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有 (选择填空)
A.温带耕地退化为草原 B.干旱地区更加干旱
C.亚寒带地区可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D.使得酸雨面积扩大
(4)除了C02 能造成“温室效应”外,还有(气体)等也能引起“温室效应”。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该州南方土地的利用方式经历了粗放的放牧业→大田农业→蔬菜、水果、乳酪三个阶段。该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之一,产品可以运销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圣迭戈为美国第六大城市。市区环抱圣迭戈海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海湾型城市,被誉为“全世界最舒适的地方之一”。这座城市共有5所大学和7所学院。圣迭戈是专门生产CDMA无线通信产品的高通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也是IBM、诺基亚、爱立信和英特尔等的研究基地之一。
(1)沿40°N作东西向的地形剖面,最可能是()
(2)该州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沿海地区的降水多于河谷地带的原因主要是。
(3)该州南方从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水果、蔬菜基地,其农业区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圣迭戈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其区位因素。
产业类型;区位因素
分析世界著名三角洲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A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使A地该季节形成了的气候特征。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①
②
(3)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是。
(4)B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化进程。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B点与A点的距离,所属的纬度地带是。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所属的纬度地带,F点在E点的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