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 ℃时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b。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优点为(答出一点即)。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要获得干燥的气体,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填写试剂名称)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端通入(填“c”或“d”)。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①写出装置A中做反应容器的仪器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
③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为了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氨气,我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
⑵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图21-2是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据此我能得出氢气的相关性质有、。
⑶如图21—3,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硫的燃烧匙应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原因是,实验中观察到火焰,瓶中装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将水换成一种溶液效果更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1——2图21——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抚宁淀粉厂发生燃爆事故,
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经查明事故系车间粉尘燃爆所致。
材料2: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铝粉等。
(1)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其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厂常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为保证安全,面粉加工厂内应张贴下列哪种标志(填字母序号)。
(4)铝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却易发生爆炸,由此可以看出可燃物
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下图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在下图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3)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填一种即可)。
(4)依据上图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社会公众对PM2.5指数未能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产生担忧。
⑴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
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填序号)。
A.二氧化碳 | B.一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可吸入颗粒物 |
⑵ 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口罩的销售,医生指导市民灰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的三种口罩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则选择更有效的口罩是 (填序号),其中口罩的作用是(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
⑶ 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