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同于以往世界体系之处主要在于

A.以抢劫设卡为手段 B.以殖民掠夺为手段
C.以商品倾销为手段 D.以货币金融为手段

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这种认识所引起的后果不包括

A.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D.实行余粮收集制

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