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
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获取工业化资金的途径的相同处之一是
A.主要利用农业的剩余资金 | B.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 |
C.大力吸引外国资本 | D.主要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 |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主要原因是()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 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 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有()
①对付苏联威胁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