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 B.黄淮海平原 |
C.鄱阳湖平原 |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 B.地形、水源 | C.旱涝、盐碱 | D.光照、风沙 |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以减少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是
A.斜坡前沿切坡建房 | B.开山筑路 | C.提高坡顶建筑物密度 | D.植树造林 |
表2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35-36题: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 D.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
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人口密度较大 | B.震中距较小 | C.地震发生在夜间 |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
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震中位置见图10)。不久震中西偏北100千米海底和东偏南约190千米海底相继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交界的断裂带上。读图10完成32-34题。该断裂带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B.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
该断裂带的走向为
A.东西向 | B.东北-西南走向 | C.南北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关于图中A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有海岭 | B.地壳稳定 | C.可能有海沟 | D.属于生长边界 |
在一次地震中,不同地区
A.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 B.震级和烈度都不相同 |
C.震级不同但烈度相同 | D.震级相同,但烈度不同 |
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规律,可以应用于
A.找石油 | B.找铁矿 | C.找金矿 | D.找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