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 A.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
下图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 A.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 B.氯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蒸发 |
| C.氯化钙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
| D.氢氧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
下列各组物质在PH值=1的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 A.KCl、Ba(NO3)2、NaCl | B.NaNO3、Na2SO4、NH3•H2O |
| C.KOH、CuSO4、H2SO4 | D.AgNO3、KCl、K2SO4 |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取少量废液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铜、铁 |
|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
|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 C.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
|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30℃降到10℃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