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u + 8HNO3 = 3Cu(NO3)2 + 2X↑ + 4H2O 中, X的化学式是
| A.N2O | B.NO | C.NO2 | D.N2O3 | 
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 A | 热胀冷缩 |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 
|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 C |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 
| D |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 组成 |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 
| B | 性质 |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等。 | 
| C | 用途 |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 
| D | 危害 |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 B.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 
| C.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 
|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 
王老师正在做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实验,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是:观察到蓝紫色火焰,嗅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判断老师做的实验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 C.硫在空气中燃烧 | D.硫在氧气中燃烧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药品 | B.检查气密性 | C.取用固体药品 | D.点燃酒精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