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 (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是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 C u O 粉末于试管中( C u O 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的规律,写出它们之间能够直接转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其中的铁锁经常会生锈。
(1)铁锁在哪种情况下使用易生锈? 铁锁的各个部分通常采取了怎样的防锈措施?(举两个不同部位的不同措施)
(2)如果锁芯因生锈转动时有些不灵活,可以向锁芯中注入哪种无机物使之转动灵活。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各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有计划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主要来源(实验室制法除外);
(2)提出“节能减排”的一项措施。

“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请按照下列要求,简要说明合理的实验方法:
(1)比较常温常压下,水和空气的分子间隔大小。
(2)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据《焦点访谈》报道,2010年5月22日,北京市有多家居民发生煤气中毒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请回答问题:
(1)煤气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2)据民警调查,居民发生煤气中毒多数是由于使用了“土暖气”(即在室内用煤炉取暖)。在使用煤炉取暖时,为避免煤气中毒,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