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 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 mol·L-1·min-1 | B.1 mol·L-1·min-1 |
C.2 mol·L-1·min-1 | D.3 mol·L-1·min-1 |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
B.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
C.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
D.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欲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往氯水中加适量的碳酸钙粉末 |
B.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
C.氯气泄漏,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
D.大气中的N2可转化为NO,NO可转化为NO2、硝酸等;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可转化为SO2等含硫化合物 |
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 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 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 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范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 |
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 | D.Y中不一定存在MnO2 |
铜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O和Cu2O。某学习小组取0.98 g Cu(OH)2 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另外,某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Cu2O和CuO
B.图1整个过程中共生成0.26g水
C.图2三条曲线中,表示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质量关系的曲线是C
D.图1中,A到B过程中有0.01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 mol/L和2 mol/L,取10 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 ( )
A.0.448 L | B.0.672 L | C.0.896 L | D.0.22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