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
|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
|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空隙很小 |
|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 | 浓盐酸打开瓶塞,瓶口形成白雾 | B. | 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质量增加 |
| C. |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产生一层白膜 | D. | 滴有酸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木炭后红色消失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 B.可能存在Na2SO4 |
| C.肯定不存在BaCl2 |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
“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
| A.甲学生用白色点滴板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
| B.乙学生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
| C.丙学生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 |
| D.丁学生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 |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其制氢气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6H2O
2B(OH)2+3H2,该反应属于()
A.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将铁粉分别加入硫酸锌、硫酸铜、硝酸钾、稀盐酸等四种溶液中,能置换出的物质有()
| A.锌、铜 | B.铜、氢气 | C.锌、钾 | D.钾、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