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
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开始时,A、B的体积相同。已知:2NO2(g)N2O4(g)△H<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V(A) V(B)(填“<”、“>”或“=”);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将 。
若通入等量的Ne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 ,B中NO2的转化率将 。
(3)室温时,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 中的颜色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原来的80%,试求出平衡时NO2的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有下列两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 SH2SO4
途径②
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
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降低成本 |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 |
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
有如下几种制备气体的方案:
①用稀硝酸与锌粉反应制氢气;②用水与过氧化钠固体反应制氧气;③常温下用铁片和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④氧化钙与浓氨水反应制氨气。不宜采用的方案有(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有关操作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
B.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
C.在硫酸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可以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KMnO4溶液 |
B.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盐酸于5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 |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
D.实验室常用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持续加热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某无色溶液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色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