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
底物和试剂 |
实验条件 |
1 |
1 mL10%鸡蛋清溶液 |
37 ℃水浴 |
2 |
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
37 ℃水浴;pH5 |
3 |
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
? |
4 |
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
5 ℃水浴;pH8-9 |
下面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
A.实验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
B.1号试管设置正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
C.3 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8-9
D.蛋清液和酶液应在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
李雷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糖原合成量增加 |
B.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 |
C.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 B.人体呼吸中枢在大脑皮层 |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D.机体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调控 |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B.e为感受器,f为效应器 |
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 |
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 |
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了K+外流和Na+内流 |
B.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 B.体液调节 |
C.神经—体液调节 |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