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
B.d点和e点的兴奋是不同时发生的 |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
右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A.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都来自氨基
B. 脱氧核糖与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蛋白质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D.组成RNA和DNA的元素种类相同
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
D.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 |
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
D.中心体并不是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