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应是( )
A.CO2 →叶绿体→ ATP | B.CO2 →三碳化合物→ATP |
C.CO2 →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 D.CO2 →五碳化合物→ 葡萄糖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 |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 |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
D.生物圈在物质和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 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