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
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
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如在人类的1号染色体上包括以下几种基因:
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右上图所示。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据此我们不能作出下列哪一个结论: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
B.他们的孩子可能是RH阴性 |
C.他们的孩子可能产生淀粉酶 |
D.母亲有两对基因是杂合型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B.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 |
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 D.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 |
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③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①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 |
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N |
C.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
D.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除哪项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
B.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
C.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
D.C组γ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近年来有学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
A.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遗传变异 |
B.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
C.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
D.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