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0C)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两倍.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些患者的基因型全部相同的概率是
A.4/9 | B.1/2 | C.2/3 | D.不能确定 |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YYRR yyrr | B.YYRr yyrr | C.YyRR yyrr | D.YyRr yyrr |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 |
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组和吡罗红染色组进行对照 |
D.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 |
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膜磷脂、膜蛋白都参与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 |
B.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
C.颤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其有序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
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
右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B.④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
C.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 |
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