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 △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
B.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 |
C.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
D.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 |
下列各组比较中,前者比后者大的是
A.25℃时,pH均为2的H2SO4溶液和盐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
B.25℃时,pH均为2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C.25℃时,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氨水的导电能力 |
D.25℃时,pH均为3的HCl和FeCl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2的硫酸溶液中c(H+):c(OH-)等于2:1,稀释100倍后二者的比值改变 |
B.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K+、Ba2+、Cl-、Br-、HCO3-一定能大量共存 |
C.1.0×10-3mol/L盐酸溶液的pH=3,则1.0×10-8mol/L盐酸溶液的pH=8 |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1.0×10-12,若使pH=1的H2S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两者的体积比为10:1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 g食盐 |
B.用量筒量取12.36 mL盐酸 |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20 mL 0.10 mol/L的H2SO4溶液 |
D.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用蒸馏水润湿过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
下列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混合液 |
B.实验中应使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
C.实验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间要填满碎纸条,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
D.用相同体积的浓硫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比理论值偏高 |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CO3![]() |
B.NH3·H2O![]() |
C.Fe(OH)3=Fe3++3OH- |
D.NaH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