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
B.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6 |
C.控制灰身和黑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和分叉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4 |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是()
A.都在有丝分裂中 |
B.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C.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D.前者在减数分裂中,后者在受精作用时 |
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下图O表示某精子,下列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图是()
下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
B.处于图3中B→C段的可以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图4中d所示的情况 |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