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②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B.该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 |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5.6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电子 |
D.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2 |
元素X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元素Y原子次外层与元素X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X、Y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X、Y形成的化合物是
A.MgF2 | B.MgCl2 | C.CaCl2 | D.CaBr2 |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下列有关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
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
下列有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氢气与氯气反应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C.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