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有一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弧形轨道A,其下端的切线是水平的,轨道的厚度可忽略不计。将小铁块B从轨道的固定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铁块沿轨道下滑,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若测得轨道末端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小铁块从轨道飞出到落地的水平位移为x,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时的速度v =         。 
若轨道A粗糙,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只有天平和直尺,为求小铁块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在已测得h和x后,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简要说明实验中所要测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小铁块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表达式为W=                。(用已知条件及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若在竖直木板上固定一张坐标纸(如图11乙所示),并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使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y轴与重垂线重合,x轴水平。实验中使小铁块每次都从固定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并沿轨道水平抛出。依次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铁块在水平挡板上的多个落点,在坐标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这些点迹连成小铁块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得到相应的坐标(x1、y1)、(x2、y2)、(x3、y3)……,利用这些数据,在以y为纵轴、x为横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y-x2的图线,可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测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的速度v=       。(用字母k、g表示)

科目 物理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发射出来的
B.半衰期的长短不随化学状态、温度等变化而变化
C.某核放出一个β粒子或α粒子后,都变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
D.若原来有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10个,则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B.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图中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方框是匀强磁场,是厚纸板,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的OP两点处有亮斑,则关于此时磁场的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到达O点的是γ射线
C.到达P点的是β射线
D.到达P点的是α射线

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在美国和欧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原计划的铱卫星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的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列与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类似,所以简称为铱星系统.自然界中有两种铱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则()

A.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191∶193
B.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57∶58
C.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91∶193
D.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1

.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上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3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D.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