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配制500mL 0.5mol/L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      (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应                                                                          。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        (填“32.6g”或“32.61g”)。
(3)配制方法:设计了如下五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
③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小心洗涤2~3次后移入容量瓶。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加盖摇匀。
(4)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mol/L,原因可能是(       )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用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溴水褪色
(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
(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Ⅰ和Ⅱ之间增加如下图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其作用是,B中的试剂为

(5)处理上述实验后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A.废液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入废液缸

(本题有3小题)(共16分)
I. (6分)有下列物品或设备:①陶瓷餐具②砖瓦③水泥路桥④门窗玻璃⑤水晶镜片⑥石英钟表⑦玛瑙手镯⑧硅太阳能电池⑨光导纤维⑩计算机芯片
(1)用到硅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2)所用材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II.(6分)如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请填写下列空白:

装置中①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②的作用是
③可以证明生成物有;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III.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
①CO2、②C12、③NO2、④SO2、⑤NH3、⑥NO

(1)若烧瓶是干燥的,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收集NO气体,则气体应由口进入。

Ⅰ.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配制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时,将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直接加入容量瓶,再加水至刻度线。
B.用洁净且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溶液的pH。
C.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后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D.向20 mL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1~2 mL,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E.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F.制备乙酸乙酯时,药品加入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
G.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Ⅱ.如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经过简单的连接,可制取多种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不考虑尾气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装置A、D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仅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可制取乙烯,检验乙烯中还原性杂质气体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
(3)选择装置C、F,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仅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即可);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

(10分)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仪器:① ,② ,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此实验的结论:

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填“同周期”或“同主族”)。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②
(4)实验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