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右表所示: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数日后的现象 |
甲 |
日光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日光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黑暗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黑暗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B.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
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的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 |
D.①、②过程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
在制备X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如果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产生X抗体的浆细胞,c为产生Y抗体的浆细胞,促进细胞两两融合后,对融合细胞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分别为()
A.从aa、bb、ce、ab、ac、bc中选出ab、bc;从ab、be中选出ab |
B.从aa、bb、ce、ab、ac、be中选出ab、bb;从ab、bb中选出bb |
C.从aa、bb、cc、ab、ac、bc中选出ab、ac;从ab、ac中选出ab |
D.从aa、bb、ce、ab、ac、be中选出ab、bc;从ab、bc中选出ab |
下列有关植物克隆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诱导某些植物的愈伤组织能使其直接发育成花芽 |
B.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节营养物质的配比可以实现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 |
C.植物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能分散成单细胞,这种单细胞能发育成胚状体 |
D.通过大量培养特定细胞系,可以克隆出大量能产生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细胞 |
下图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部分过程,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占3/4 |
B.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
C.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 |
D.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 |
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 |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
C.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
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