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事实上,大众是需要媒介的理性力量的。正如 。尽管与那些热闹的娱乐文化相比,《大国崛起》在绝对收视率上显然还有差距,但是, ,它所带来的那种将我们从庸庸碌碌的感性生活中挣脱出来的理性的尊严,却用一种媒介传播的“质量”升华了媒介传播的“数量”, ,从而体现了媒介理性的影响力。
① 媒介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一样,人类生活也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② 人类生活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一样,媒介也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③ 它所唤起的人们对民族、对历史、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④ 它所唤起的人们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⑤ 用一种媒介传达的“深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广度”
⑥ 用一种媒介传达的“广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深度”
A.②④⑤ | B.①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⑥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新时期,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关系更加密切,主要体现在 ①长期共存 ②互相监督 ③肝胆相照 ④荣辱与共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