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
B.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 |
D.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
C.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
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5% | B.29% | C.28% | D.21% |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
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 |
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 |
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
B.这些状态下的细胞不发生ATP水解 |
C.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
D.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过程有密切关系 |
下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