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2)若要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则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若该农田被弃耕,
则该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6)用图中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A、B、C共有的细胞器是。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填标号)发生分离所致。
(3)若用纤维素酶处理A、B、C三种细胞,则图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填字母代号)
(4)A图所示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先消失后重现的细胞结构有(写结构名称)
(5)D图所示生物(能/不能)进行独立代谢。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等。
某中学的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 )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性果蝇与一只纯种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6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7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修改,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性果蝇与一只纯种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
③
④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最可能影响。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1)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
生物材料:
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非生物材料:自选
①育种名称:育种
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填写代表生物材料的字母)
③该育种方案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有。
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
(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3)III-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4)由于III-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III-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花粉粒通道法是指将毒素蛋白基因利用植物受精后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导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细胞壁的卵细胞、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借助天然的种胚系统,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种胚。
(1)利用花粉粒通道法将毒素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此过程是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环节。为减少获得目的基因的工作量和盲目性,获得此目的基因时,应尽量采用的方法。
(2)抗虫棉发育的起点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