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下列装片,肯定能看到一个完整细胞核的是
A.人的红细胞 | B.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
C.口腔上皮细胞 | D.根瘤菌 |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露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不相同 |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
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 |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
B.人类活动常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岩体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同等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大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表中实验设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A.试管Ⅳ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Ⅰ相同 |
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 |
C.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变化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D.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 |
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