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溪 桥 晚 兴
郑 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1、郑协:南宋遗民。2、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景用了哪些手法?都写出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杨花、杜鹃来表达感情,通常表达怎样的感情?举你学过的诗句印证你的观点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由画溪三箬至合溪
【清】余怀
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
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
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
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
注:画溪、三箬和合溪都在今浙江长兴县境内。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请从用典的角度对结尾一联作出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雨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此类诗经常表达诗人 与的情感?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一联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诗歌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颔联中的“连”、“上”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